Skip to Content

教練核心技能 Coaching Fundamentals & Applications (CFA) 是以認知、聆聽、詢問為主軸,目的是為了使有志學習教練技巧的每一位,有系統地學習與鍛鍊,以致達到有效支持他人以 及溝通有效性。

我們邀請到 CFA 2 學員並曾擔任 CFA4 小組助教的 Joe 楊,分享他在CFA中,以不同身份與視角經歷,又有什麼樣的收穫?以及他在職場上又能如何應用 CFA 所學?

J:聆聽在教練技巧裡扮演很大關鍵,透過CFA鍛鍊後,我才發現自己聆聽一直都很弱,像是「以為自己有在聽」,而CFA以聆聽開頭,為後續其他技能鍛練打下基礎,因此我能很專注在每次主題鍛鍊上以及每場教練過程。

關於鍛鍊聆聽,過往在面對情緒高漲的人,對我來說是比較挑戰的。但其實在Coaching當中,做為教練者不免都會面對無論是衝突或是其他張力比較大的情緒;而教練又較高比例扮演聆聽者的角色;在過往我比較容易陷入到對方的情緒中,或被影響連帶著我自己也帶有情緒,甚至對對方有先入為主的觀點。

不過一但將情緒先拿掉後,我就能「聽出」和「看見」被教練者的情緒背後的實質意涵,也因此能清楚了解他為什麼現在是這個狀態?又或是做了哪些行動,我認為這對我而言滿重要也是有效的。

J: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團練。

在我當學員時也遇到生活、工作上面的一些困擾,CFA提供一個團練環境,每個禮拜都有一次團練,團練是一個安全且有效的環境,團練中案主必須將自己議題丟出來,分享的過程中,透過組員給出不同的回應跟觀點,也讓我鬆綁了自己的一些固有觀念,而且那幫助和收穫我覺得不只是關於自己,包括生活上、職場上,都獲得滿多幫助。

有個事件讓我印象很深,某次團練我協助代理團主帶領組員進行;但是當自己一方面是學員,一方面又是代理團主的當下,我收穫到組員與以往不同的回應,讓我印象很深刻。

他們點出我以「學員」身份鍛鍊與「團主」角色間的差異,我本來就是一個比較急並帶有觀點的人,但當身份作為團主時,我變得比較緩且能給出有效的且對方收得到的回應。我事後去回想,這之中有效的關鍵或許是關於對我自己的定向;當進行一件事的時候,對自己的定向是什麼,拿出來的行為就會不一樣。

這件事反應在我工作上就有一個還蠻重要的發現,工作上常常角色切換時是容易混亂的,在LWC中有提及三個角色,或我們稱作三頂帽子:管理者(Manager)、領導人(Leadership)、教練(Coach),常常帽子切換時很容易就會混亂。

定向自己這個發現也帶我更加留意,當Member來到我面前,就會開始定向自己這一次的會議要用的是什麼方式?這一次談話的主要目的是什麼?到底我是要管理他的數字,還是我要多聽他講呢?有了自己事前的定向,清楚目的為何,當中即使我自己不贊同,我還是會先聽他講,因為我知道也許會聽到完全在「自己以為」的事實以外的事情,這件事對我在工作上蠻有幫助的。

最重要,我覺得大概是聆聽的那個當下的「心無旁騖」,真的!

我以前都覺得我自己有在聆聽,可是我後來發現根本就不是這回事,我腦袋的聲音太多了。過往在聆聽當下,我會期待接收到各種可能預期以外的資訊,即便我在聽,同時在思考下一步或已經先入為主這個事件本身,事實上,聽過了可能就只是聽過,內容不會被記得。

回到CFA裡,當開始有觀點或者開始想要問問題,事實上很可能會影響對方所說的事情的理解程度,又或者是根本就不在聆聽的狀態內了。

總而言之我覺得光是聆聽就很有挑戰了,很值得花時間鍛鍊。

J:在我擔任團主的時候,很像是從比較高的視角,同時關照著不管是coachee或是給予coaching的教練;身為教練者是如何去回應Coachee?如何客觀的回饋整個教練過程?同時得平衡雙方以及客觀去聆聽出要點,我認為要達到中立,就必須將自己視角拉高,而不是站在某一端的出發點看事情。除此之外因為先前已經經歷過CFA的鍛鍊,每週的練習都有一個主題,也因此自己有個資料庫能夠比對當時與現在,回到前面所說,將自己視角拉高來看,即便類似的鍛鍊和學習,還是會得到新的發現,我覺得這經歷比對滿有意思的,而擔任團主必須要帶人不斷的練習,同時自己也會不斷地複習,也因此自己的各方面教練技能也同時會得到更好的進步。

J:要我來說就是「讓你聽得懂人話,讓你也會說人話」。另外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,大概就是:讓你問出好問題。

在以前我比較容易下意識地問出封閉式的問題,問題也像是有包裝過,因此好像在引導一個觀點或結論,但透過CFA中不斷地鍛鍊、反饋並開放自己與先放下觀點,不僅在聆聽上能夠更聽見分享者背後的需求,也能協助自己聽件與了解關鍵訊息,在提問時也能更精準且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