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文章:BE22 Catherine 統域 優勢領導高階工作坊教練

在一次的會議中,大家正在討論某個決策方向,主管A發表了他的觀點,總經理卻很不以為然,也不斷的去尋找這個觀點的錯處與缺陷,也因此在會議中引起了許多爭辯。最後,會議因為無法確定決策方向,暫停了五分鐘。

總經理回憶的說:『 在會議中,有警覺著自己高漲的情緒,卻不太知道原因為何。直到休息時間,靜下來思考,卻發現對方的觀點,明顯跟自己背道而馳,而且堅定有立場;讓自己覺得「我是錯的」 而下不了台。因此下意識指出對方的錯處,來證明自己才是對的。』

發現了這個情緒來源之後,讓這位總經理重新思考對方的觀點以及對公司的好處,才快速有了決定。


大部分的時間裡,我們都活在慣性中,慣性並非不好,反而大多時候,慣性能讓我們更省力,並且更快速地做出決定。

有很多時候,我們需要有所覺察,只是要覺察什麼、何時要覺察、如何判斷這個覺察,與我們的行為決策有關聯,才不至於覺察了情緒,覺察了行為模式,卻不知道下一步是什麼?又或者明明知道不對勁,卻一直選擇同一個決定與模式。

通常我們會開始反思,是因為事情重複的發生,同時影響了生活中的大小事情,這致使我們感到不舒服,或者無法前行。

我們才開始了覺察與反思的過程。

以總經理的案例,顯然他開始反思,是因為慣性致使公司決策無法決定,也發現自己在會議上有了情緒,情緒引發對立的行為模式。更有可能的是,這個行為模式的啟動,會在生活中不斷發生。

他開始思考,為什麼他有情緒,是什麼引起了這個情緒,並致使對立的行為,而這個行為對決策有什麼好處?而什麼樣的心態,才能讓事情順利有效的進行。

因為經過這樣的反思,讓他用了新的角度去看待同事的觀點,最後讓決策順利進行。

回到自身,反思與覺察並不是一直那麼容易,而以下三點能幫助我們看清因果,並思考有效的下一步:

1. 觀察情緒的來源,並了解情緒的來源與信念。

2. 思考情緒致使的每一步過程與行為,這些行為的發生,是否對於事情有正面有效的幫助。

3. 怎麼樣的思考與行為,對於事情有正面有效的幫助 ?

我們大多的時間裡,都活在慣性當中,做出同樣的決定,得到相似的結果。時時保有覺察與反思,才能讓自己在環境裡,做出最有效的決策。